什么是小名、学名、字、号和笔名(“识别五种别名”)?

7
用户回答
人出生后需要取一个学名通常是从大名中选取一个末尾的字,并读作重音。父母长辈会给孩子起一些特别的小名,如龙龙、虎虎、囡囡、宝宝等。上海人喜欢在小名前加一个"阿"字,例如阿弟、阿囡、阿福、阿五头。有些人会使用一些不太雅的字眼作为小名,例如阿猫、阿狗、狗憨、小和尚、小扁头等,这是一种正话反说的方式,希望孩子无病无灾、容易养活。当孩子稍大些时,父母就需要给他们起一个正式的学名,特别是上学读书时,这是一个必须要办的事情。学名是一个人在社会使用的个人符号,方便与他人区分。许多地方和民族都把给孩子取学名当作大事情来办理。例如,哈尼族会在婴儿三天后举行隆重的仪式为他们取名。上海浦东的某些地方也非常重视使用学名,正式使用学名的人需要通知其他人,并废弃小名,以表示他们已经成人。取学名的时候,人们通常注重用字的类型,如祝福吉祥的字、描述品德的字、动物名称、自然现象等。除了取学名之外,在古代人们通常还要选定一个"字",也称为"表字"。名字体现一个人的性情和外貌,而字则表达一个人的品德修养。名字和字之间通常有着联系。一些文人雅士还会取一个"号",即别字或别号。自从晋代文人开始自取别号以来,历代文人雅士纷纷仿效,到了唐宋时更为盛行,明清时几乎人人都有别号。别号可以是两个字,如宋代欧阳修的别号是醉翁,王安石的别号是半山;也可以是三个字以上,如晋人葛洪的别号是抱朴子,杜甫的别号是少陵野老,苏轼的别号是东坡居士,黄庭坚的别号是山谷道人,袁枚的别号是随园老人,辜鸿铭的别号是汉滨读易者等。别号不仅是古代社会人们交往时的必要称号,也是他们署名发表文学作品时使用的。后来的作家也会使用笔名,相当于别号的延续。